來源:河北日報 | 0評論 | 4773查看 | 2017-09-08 09:50:00
藍天白云下,高大的風車晝夜不停地旋轉,茫茫草灘上一排排太陽能電池板在陽光下熠熠發光……記者從張家口市發改委獲悉,截至目前,該市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已突破千萬千瓦大關,達到1117萬千瓦,占全部電力裝機的70%,位居全國前列,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張家口綠色發展的亮麗名片。
“一場白毛風,從春刮到冬。”張家口市是華北地區風能和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域內可開發風能資源儲量達4000萬千瓦以上,太陽能可開發量超過3000萬千瓦,豐富的資源條件為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2015年7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建設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兩年來,在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指導支持下,張家口以“綠色發展、生態強市”的新理念為引領,扎實推進示范區“三大創新、四大工程、五大功能區”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
著力推動三大創新——
創新體制機制。確定了示范區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由涵蓋可再生能源技術、管理、政策等領域的19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組成;建立了“政府+電網+發電企業+用戶側”的可再生能源“四方機制”,著力破除可再生能源電力就地消納的成本制約;加強與京津兩地相關部門溝通對接,共同搭建京津冀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平臺。
創新可再生能源開發商業模式。將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開發與脫貧攻堅、生態建設、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四位一體”統籌推進。政府先行流轉土地,為規模化開發搭建平臺;政府性資金協同社會資本,按適當比例參股推進可再生能源電站建設,提高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開發的效率。
創新可再生能源示范技術。在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的指導下,不斷提升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的技術標準。新建光伏電站全部采用高架模式,新建示范項目均采用國際領先技術。加強與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和有關國際組織的廣泛合作,開展國際領先技術項目開發,提高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的國際化水平。
全力推進四大工程——
穩步推進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開發工程。截至目前,40萬千瓦奧運迎賓光伏廊道項目已經建成,具備并網條件;全市已建成風電場98個,光伏電站電場42個,風電和光伏裝機分別達到828萬千瓦、285萬千瓦,光熱和生物質發電裝機分別達到1.5萬千瓦、2.5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總裝機1117萬千瓦(并網976萬千瓦)。按照國務院批復的發展規劃,到2022年示范區可再生能源電力總裝機將達到2500萬千瓦,保障“綠色辦奧”的順利實現。
加快推進智能化輸電通道建設工程。目前張家口全市可再生能源并網容量已達976萬千瓦,但現有三條電網外送通道最大輸送容量約550萬千瓦。針對本地消納能力有限,可再生能源電力外送困難的實際,張家口市積極謀劃了多條輸電外送通道。目前,±500千伏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已報國家發改委核準,即將開工建設;張北-北京西-石家莊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輸變電工程正穩步推進;“張家口-雄安新區”可再生能源電力輸送通道正做前期工作,屆時張家口將成為雄安新區綠色電力供應基地。
建設可再生能源大容量儲能工程,破解并網難度大、棄風量增加難題。與國家電網合作,積極推進大容量儲能工程建設。同時,擬與中科院合作開發壓縮空氣儲能、鋰電池儲能技術。目前,國家電網張北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風光儲試驗中心和全國首個風電研究檢測試驗基地;尚義抽水蓄能電站工程已被列為國家能源“十三五”規劃重點開工項目,力爭2018年核準并開工建設。
積極探索可再生能源多元化應用示范工程。加快“電替煤”工作步伐,編制完成《張家口2017年度風電供暖實施方案》,2000萬平方米清潔能源供暖工程已啟動實施。風電制氫項目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年底前將投產運營;大數據項目建設穩步進行。張北阿里大數據中心首期項目已經完成,2016年已安裝8萬臺服務器,年用電3.2億度。啟動懷來互聯網大數據科學城項目,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就地消納。綠色交通加速發展。目前全市已投入運營新能源公交車2852標臺、充電站61個、充電樁2850個,年內新增充電樁1500個。力爭到2020年,除了熱電聯產集中供熱之外,城鄉全部使用電供暖,全市公交、長途客運、出租車全部采用電力和氫燃料供能,50%以上的乘用車輛更換為新能源汽車。
重點建設五大功能區——
以可再生能源電力作為奧運場館用電的主供電源,推行低碳市政、交通,打造崇禮低碳奧運專區;高標準建設可再生能源科技創業城,打造可再生能源人才聚集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在張家口高鐵站附近建設集商務會展、成果展示為一體的可再生能源綜合商務區,打造國際性可再生能源研討平臺;加快建設可再生能源高端裝備制造聚集區,到2020年以高端裝備制造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占全市GDP比重15%以上;建設農業可再生能源循環利用示范區,將可再生能源開發和應用深度融入脫貧攻堅、易地扶貧搬遷、空心村改造、美麗鄉村建設等,促進實現高標準脫貧攻堅目標。